Saturday, May 14, 2016

伊豆隨想

伊豆半島是一個充滿了對比的地方。日本人崇尚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和,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育,因之在春和景明的日子,憩遊山水園林之間,誠為賞心樂事。我們在新宿御苑賞櫻,在一碧湖看楓,皆覺舒暢無比。然而與此同時,日本人又處處以人力加諸自然之上,刻意求工。大室山原是火山口,管理人員每年燒山植草,將火山變為綠油油的草饅頭,又圍繞火山口鋪以水泥步道,此舉雖云方便,但如以泥木步道代之,豈不更佳?尤為奇怪者是原火山口低陷處竟闢為射箭場,實在大煞風景,難明所以。

伊豆山水秀美,置身其間,身心俱覺平和,不知人間何世,但在靜好風景中,即使如何人工包裝變身,岩石紋理、溪谷地貌、海岸曲線是大地的記憶,它們不斷提醒你,眼前美麗的風景與奇特的地貌,都是暴烈火山活動的結果,而在今日平靜的表面下,這股躁動不安的強大力量,仍在蠢蠢欲動,隨時可改變眼前一切,就像不遠的熊本這星期所發生的一樣。

記憶回帶,幾天前在東京賞櫻,周末的新宿御苑滿是遊人,大家在櫻花樹下,青草地上,或坐或臥,怡然自得,構成一幅美好的市民風景。當晚,電視上見到,熊本這天同樣有不少人扶老攜幼,一家大小坐在公園的平曠處,可是他們卻憂心忡忡,心情大異。造物弄人。

我本傻佬一名,有幸在這片大地上遊玩,回想一周所見,諗吓諗吓,但覺此中有真意,但又講唔出究竟有乜道理,都係算嘞,唔好諗咁多。

伊豆故事

伊豆是應該下雨的,川端康成這樣說:“山路變得彎彎曲曲,快到天城山頂了。這時,驟雨白亮亮地籠罩着茂密的杉林,從山麓向我迅猛地橫掃過來。”為配合情境氣氛,落番場“伊豆私雨”當然係啱,但都唔使咁大風㗎,後生仔就話啫,我地幾個花甲係修襌寺附近俾佢吹到走夾唔抖。幸好到河津七瀧(瀑布)時,風雨稍息,得以從容追尋川端足跡,並欣賞兩邊的石柱形貌。天雨路滑,我們全副裝備仍行得小心翼翼,小說中的“我”穿高齒木屐行山,真的佩服佩服。

入住川端康成寫伊豆舞孃時所居住的湯本館,旅館仍保留了當年風貌,當然更擺放了不少有關川端康成和伊豆舞孃小說和電影的資料。我不是川端的粉絲,他曾提過他有十個願望,有不少肯定被人鬧爆,例如第一條,他說他不要妻子,但希望與小妾同住。嘩,係你都唔好講出口啦。他又說希望跟我住的女人,教育素養最好低一點。你話嘞,乜嘢意思呀。不過佢希望每個月有十日旅行,咁又的確係好多人嘅願望,我班老友更身體力行㖭,但對我而言,個個月旅行就好似攰咗啲嘞。總而言之,雖然我唔係川端康成的粉絲,但伊豆和湯本館則肯定值得一遊,在河邊露天風呂更正到極。

穿過一條又一條隧道,我們終於來到下田。寂寂無聞的下田因文學而為人認識,它是伊豆舞孃中,“我”的旅程的終點; 在松本清張的天城山奇案中,它卻是另一個少年的起點。穿越天城山隧道,改變了兩人的一生,在他們生命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我們幾個壯年長者只是過客,穿來穿去都變唔出花臣。今日的下田有點像大型“大澳”,面貌當然與小說中的不同,但感覺上卻仍然是一個樸素的小鎮,從展示出的歷史照片看,下田三十年來似乎改變不大。在寢姿山上可盡覽全市風光,見到船隻進出的港口,當年外國的黑船便是由這裏來,“我”便是由這裏回東京去。據說,遠眺應可見到伊豆舞孃薰的故鄉大島,但當天天色欠佳,所以只能將之繼續留在想像中,有些東西還是朦朧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