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7, 2009

柏林印象(二)_柏林的歷史感

柏林市內都處都是歷史建築,每一個廣場、每一間教堂、每一條街道,都有一個故事在後面,但柏林的歷史感卻非純因其歲月痕跡而形成,更重要的是源自柏林人對歷史的態度。歐洲遇害猶太人紀念碑的資訊中心入口寫著:「因為它曾發生,所以它可能再發生」(大意)。柏林人不逃避曾發生的事實,他們將紀念碑、紀念館放在市中心,提醒大家曾犯過的錯誤,某些行為所可能引起的後果,讓歷史成為公共記憶、公民社會的一部分。他們說:
「Its integration into historic urban space and the Parliament and government district highlights the fact that the memorial is directed towards the civil society.」
這種態度,正是德國人最值得佩服之處。

The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和新崗亭(Neue Wache)是表現這種精神的代表性建築。猶太人紀念碑群由2711塊1至4米高的水泥碑石組成,碑上沒有文字,整個碑群也沒有指定的出口和入口,遊人可由任何方向進入,在碑林間行走。碑林中間的小路僅可通人,坡度高低起伏中漸斜向中心,人走其間,緩緩的便漸陷入如迷宮般的碑群中,獨自佇立,壓力與荒涼感從四方而來,使人深深的感受到歷史的沉重。由中心點向外走,小徑漸升回地面水平,遠遠可見國會大樓和電視塔等建築,遙相呼應。回頭望,有老人在碑間沉思,有小孩在碑上跳躍遊走。對小孩來說,這裏是捉迷藏的絕佳場地,但他們又可知道遊戲玩大咗的代價?

新崗亭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建築,它位於菩提樹下大街,大堂裏空空洞洞的,只有一個女子抱著死去孩子的雕塑放在正中間。雕塑的正上方有一圓形天窗,光線從上洒下,垂視人間。天地不仁,一切已不用多言。新崗亭於1816-1818年間由Karl Fredrich Schinkel設計,旨在提醒大家戰爭的傷痛,但這之後再添的戰爭受害者數目,我想應遠非1818年的Schinkel先生所能想像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