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在路上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走進古代
閒閒的下午,懶懶的舊時風味。
Saturday, July 11, 2009
柏林印象(三)_新與舊
Tuesday, July 7, 2009
柏林印象(二)_柏林的歷史感
「Its integration into historic urban space and the Parliament and government district highlights the fact that the memorial is directed towards the civil society.」
這種態度,正是德國人最值得佩服之處。
The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和新崗亭(Neue Wache)是表現這種精神的代表性建築。猶太人紀念碑群由2711塊1至4米高的水泥碑石組成,碑上沒有文字,整個碑群也沒有指定的出口和入口,遊人可由任何方向進入,在碑林間行走。碑林中間的小路僅可通人,
新崗亭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建築,它位於菩提樹下大街,大堂裏空空洞洞的,只有一個女子抱著死去孩子的雕塑放在正中間。雕塑的正上方有一圓形天窗,光線從上洒下,垂視人間。天地不仁,一切已不用多言。新崗亭於1816-1818年間由Karl Fredrich Schinkel設計,旨在提醒大家戰爭的傷痛,但這之後再添的戰爭受害者數目,我想應遠非1818年的Schinkel先生所能想像了。
Monday, July 6, 2009
柏林印象(一)_熱情柏林
抵柏林的第一天,過關時,正在排隊,忽見旁邊counter一名束有小馬尾的曲髮關員在手舞足蹈的揚手示意旅客趨前,他笑口噬噬,形象又騎呢之極,和慣見的執法者形象不同,和印象中德國紀律人員的形象更大有距離。這個第一印象告訴我,定型印象不一定可靠。
兩天後在街上向一名警察問路,他指示方向後不斷攀談,還陪我們走了一段路到附近的跳蚤市場。他說他兩星期後便要到馬來西亞娶老婆,新娘是菲律賓人。他沿途口若懸河,熱情洋溢。我們可能睇得「竊聽者」之類的電影太多,對這種熱情的德國警察,真的有點不習慣。
印象最深的是Christopher Street Day on Ku’damn。這是德國最大的同性戀節日,每年六月的第四個星期六,數以萬計的同性戀者沿6月17日大街乘花車遊行至勝利女神紀念碑,全程歷五小時,熱鬧之極。當天我們約三時抵達勝利女神紀念碑,但只見一些賣小食、飲品的攤檔,遊人疏落,完全沒有遊行的跡象。你知啦,如果係香港有遊行,鐵馬路障一定早早準備,又封路又清場,緊張過打仗。可是我們行咗半個鐘,警察都未見過,幾乎以為搞錯日子。幸好後來見到一個易服姊妹,向她詢問之下,她話「嚟緊喇,等吓啦」。於是我們乃反方向前行尋覓大隊。約四時,警車出現,遠處傳來鼓樂之聲,不久便見浩浩蕩蕩的花車和大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同志,載歌載舞殺到。
經過悉心打扮的同志,個個彩雀一樣,古靈精怪、雍容高貴、詭異金屬、肌肉賁張、卡通搞笑,英氣威猛……各具特色,共通點是大家都熱情投入,喜氣洋洋,個個參與者都充滿自豪地向世人展示同志力量,愛情意志。他們不喊口號,只會唱歌;不舉標語,只派禮物;不揮拳抗議,卻手舞足蹈,直頭high過索K。隊伍中沒有人掩面避鏡頭,閃閃縮縮,反而大方邀請遊人合照,主動與途人打招呼、飛吻、擁抱,熱情爆炸,可愛得很(詳情請看網路相簿)。如是這,遊行隊伍歷個多小時仍不絕如縷,同志們應已走了三四個小時,但熱情未減,節日氣氛高漲,相信大隊抵達勝利女神碑後仍會有大把節目呢!
Thursday, June 4, 2009
Thursday, May 7, 2009
流感日記

Tuesday, April 14, 2009
賈想‧真像
賈樟柯曾說有些人將創作變為操作,結果,藝術中剩下的便只有機巧(大意)。說得真好,而他也真的講得出做得到。二十四城記冷靜的展示出一個城市的轉變,不動聲色卻使人動容。電影中,鏡頭大部分時間靜靜的對著一個又一個真實的人物,讓他/她們細說生活。沒有花巧的言語(生活語言和電影語言),然而充滿了實在的人味。電影中最動人的是那些完全靜默的片段,鏡頭無言的對著一張張蒼老粗糙的面孔、雜亂零落的街道、廠房、地盤,不著一字又更勝千言萬語。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醫院中的一場,三人圍在病牀邊,幾名女的在說話,鏡頭停在一個已呈老態的男子的側面,他沒有參與答話,只是注視著病人,目光關切、憂慮,身體時而微微向前一動,似欲伸手助牀上的病人,但又停下,雙唇微張但又始終無語。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捕捉到這組鏡頭,但除了導演和攝影師的觀察力和敏感度使人佩服外,鏡頭後所表現的人文關懷更是真摯動人。我們有太多急於跳出來告訴別人自己有多了不起、多富創意的導演、作家,卻沒有多少願意謙遜老實地隱在攝影機後讓生活說話的人,單是這種態度,便足以使我對賈樟柯的團隊致敬。
電影快結束時,有幾個人在黑暗中出現身旁,心中暗罵他們真沒規矩。燈亮,竟是賈樟柯,原來有答問會。坐第一行便有這個好處,意外地得到和導演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書包中剛好又帶有相機和他的電影手記<賈想>,順理成章拍照兼簽名,大收穫!

Wednesday, February 4, 2009
跑步的滋味
一個承諾
星期日早上跑步,陽光和煦,清風爽朗,使人精神舒暢,實在是跑步的好日子。沿河跑約四里,遇上跑八公里賽的大隊參賽者,原來剛好前面便是賽事的半程折返點,一時興起遂隨隊向他們的終點進發。沿途所見,參賽者絡繹於途,人數應有數百,加油打氣之聲,此起彼落,氣氛甚佳。
我喜歡偶爾參加長跑賽正是因為這點。長跑賽事的參加者多,但大部分參加者志在參與,不重勝負,共同目標是堅持到底,完成賽事,所以彼此間互相支持多於競爭,氣氛和諧。有人說,長跑者只是挑戰自我,我則連「挑戰」也嫌過於劍拔弩張。正如村上春樹所言,過了某個年紀,即使努力,成績也只退不進,所以跑,不是挑戰,只是完成一個對自己的承諾──我要跑下去。
同道中人
在我心目中,真正的長跑愛好者除了不計較勝負外,也不需要別人打氣。他們多是獨自上路,沉默堅定的跑著跑著。在我早上跑步的路上便有幾個這樣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一高一矮的兩個男子。我無法知道他們是不是每天都跑步,但可以知道的是,每次我跑步時都會遇上他們(我每星期約跑四天)。
第一個是應已年過六十的五短身材伯伯,他通常都赤著上身,只有在嚴冬才會套上白汗衫,穿著一條寬大及膝的灰色粗布褲。從外表看,他無論年齡、身形、打扮都不像是一個跑者,但他穩定的步伐,均勻的呼吸和雖已鬆弛,但仍隱約可見當年線條、輪廓的身軀告訴你,他穿破的跑鞋足夠壓死你。
另一個是高佻鋼條身形的中年男子。多年前當我仍會到運動場內跑圈時已經常遇上他,近年則更每次都會在河畔相遇。他喜歡穿一白色背心,大步流星的邁步疾走,步履矯健。很多時,見他從後出現,一下子便超身而去,一會兒,又見他掉頭回來,呼的在你背後消失。
這兩個人穿的不是名牌運動服,我也從未在區內的比賽見過他們。我想像,對他們來說,跑步就是跑步,沒有挑戰,不必競爭,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靜靜的跑者
縱然經常見面,但我從未與這些同道中人交談,也未見過他們與任何路上的人聊天,大家總是獨立獨往,各跑各路。我覺得這是真正跑步人的特點。長跑是一個人的活動,他們不會聯群結隊,惡狗擋路;更不會大呼小叫,自亂呼吸;更絕不會視跑步為嘉年華,在路上談天、拍照、嬉戲,失禮死人。他們只會專注持續的穩步向前。甚至,同道中人在路上相遇,彼此也只會交換一個眼神,目迎神遇,確認對方為同道,絕不會高聲問「跑步呀!飲茶未呀?」這些蠢問題。我覺得沉默、專注、認真的跑者,有型極了!
也是承諾
星期天,我隨大隊跑到他們的賽事終點附近便回頭,打算接續我的原來路線。這時,速度較快的跑者已完成賽事,迎面遇上的都是跑得較慢的一批。他們大多已見疲態,但無人停步。一個大汗淋漓的男子在跑過最後一里的路標後,邊跑邊喊:「老婆,就到啦,繼續。」十多步距離後,一個略胖的女子微微一笑,默默點頭,緊緊跟上。這,也是一種承諾,一樣有型。
星期日早上跑步,陽光和煦,清風爽朗,使人精神舒暢,實在是跑步的好日子。沿河跑約四里,遇上跑八公里賽的大隊參賽者,原來剛好前面便是賽事的半程折返點,一時興起遂隨隊向他們的終點進發。沿途所見,參賽者絡繹於途,人數應有數百,加油打氣之聲,此起彼落,氣氛甚佳。
我喜歡偶爾參加長跑賽正是因為這點。長跑賽事的參加者多,但大部分參加者志在參與,不重勝負,共同目標是堅持到底,完成賽事,所以彼此間互相支持多於競爭,氣氛和諧。有人說,長跑者只是挑戰自我,我則連「挑戰」也嫌過於劍拔弩張。正如村上春樹所言,過了某個年紀,即使努力,成績也只退不進,所以跑,不是挑戰,只是完成一個對自己的承諾──我要跑下去。

在我心目中,真正的長跑愛好者除了不計較勝負外,也不需要別人打氣。他們多是獨自上路,沉默堅定的跑著跑著。在我早上跑步的路上便有幾個這樣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一高一矮的兩個男子。我無法知道他們是不是每天都跑步,但可以知道的是,每次我跑步時都會遇上他們(我每星期約跑四天)。
第一個是應已年過六十的五短身材伯伯,他通常都赤著上身,只有在嚴冬才會套上白汗衫,穿著一條寬大及膝的灰色粗布褲。從外表看,他無論年齡、身形、打扮都不像是一個跑者,但他穩定的步伐,均勻的呼吸和雖已鬆弛,但仍隱約可見當年線條、輪廓的身軀告訴你,他穿破的跑鞋足夠壓死你。
另一個是高佻鋼條身形的中年男子。多年前當我仍會到運動場內跑圈時已經常遇上他,近年則更每次都會在河畔相遇。他喜歡穿一白色背心,大步流星的邁步疾走,步履矯健。很多時,見他從後出現,一下子便超身而去,一會兒,又見他掉頭回來,呼的在你背後消失。
這兩個人穿的不是名牌運動服,我也從未在區內的比賽見過他們。我想像,對他們來說,跑步就是跑步,沒有挑戰,不必競爭,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靜靜的跑者
縱然經常見面,但我從未與這些同道中人交談,也未見過他們與任何路上的人聊天,大家總是獨立獨往,各跑各路。我覺得這是真正跑步人的特點。長跑是一個人的活動,他們不會聯群結隊,惡狗擋路;更不會大呼小叫,自亂呼吸;更絕不會視跑步為嘉年華,在路上談天、拍照、嬉戲,失禮死人。他們只會專注持續的穩步向前。甚至,同道中人在路上相遇,彼此也只會交換一個眼神,目迎神遇,確認對方為同道,絕不會高聲問「跑步呀!飲茶未呀?」這些蠢問題。我覺得沉默、專注、認真的跑者,有型極了!
也是承諾
星期天,我隨大隊跑到他們的賽事終點附近便回頭,打算接續我的原來路線。這時,速度較快的跑者已完成賽事,迎面遇上的都是跑得較慢的一批。他們大多已見疲態,但無人停步。一個大汗淋漓的男子在跑過最後一里的路標後,邊跑邊喊:「老婆,就到啦,繼續。」十多步距離後,一個略胖的女子微微一笑,默默點頭,緊緊跟上。這,也是一種承諾,一樣有型。
Saturday, January 24, 2009
偷閒台北(三)
夜長春
下午所見,台北街上鋪天蓋地都是吸引消費券持有者的宣傳,市面好像十分熱鬧。快來吃火鍋,多添件時裝,買電話送電話……瘋狂消費真的可以挽救經濟嗎?多買一部諾基亞對台灣經濟有多大作用?一個踏三輪板車的拾荒老伯伯在身旁緩緩經過,車上層層叠叠,左右延伸,神奇的堆滿、掛滿了空瓶、空罐和紙皮。對這兩個阿伯來說,消售券可能不如食物券實際(報載台北和高雄派發食物券)。
偷閒台北(二)
Friday, January 23, 2009
偷閒台北(一)
誠品下午
悶得發慌,心血來潮想外出解悶。坐言起行,星期二上網用積分換機票,星期四便到台北來了。貞哥說我一定是身痕,的確是,不過偷得浮生半日痕啫,咁都唔得?
下機一頭栽進信義誠品,就此過了四小時。本來逛了文學和童書兩層已打算收手到地下喝咖啡(因負擔太重),但經過音樂部外又忍不住進去看看,豈料竟有意外收穫。先買了張懸的新專輯,再發現吳晟出了一套雙CD,有歌、有朗誦,還有錄象,即買。接著隨口問問狀如鬆毛狗的青年店員有沒有Rickie Lee Jones的CD。他眉頭一皺,低頭在電腦搜尋了一會,竟然找到了我還沒有的The Sermon on Exposition Boulevard,喜出望外。坐在咖啡室,一邊嘆藍山咖啡,一邊重讀吳晟作品,爽極。特別讀到這首,簡直清熱去毒。為配合我當下心境,我大膽做了一些轉譯。
抽抽煙吧
喝喝燒酒吧
你老母(註1)──這款天氣
吹水吹水(註2)吧
逗逗別人家的小娘兒吧
你老母──這款日子
發發牢騷罵罵人吧
盤算盤算工錢和物價吧
你老母──這款人生
該來不來,不該來
偏偏下個沒完的雨
要怎麼嘩啦就怎麼嘩啦吧
你老母──總是要活下去
註1:原文為「伊娘」
註2:原文為「開講開講」
如果你不習慣太激的東西,下面有吳晟朗誦負荷的片段,甜蜜溫柔。
悶得發慌,心血來潮想外出解悶。坐言起行,星期二上網用積分換機票,星期四便到台北來了。貞哥說我一定是身痕,的確是,不過偷得浮生半日痕啫,咁都唔得?
抽抽煙吧
喝喝燒酒吧
你老母(註1)──這款天氣
吹水吹水(註2)吧
逗逗別人家的小娘兒吧
你老母──這款日子
發發牢騷罵罵人吧
盤算盤算工錢和物價吧
你老母──這款人生
該來不來,不該來
偏偏下個沒完的雨
要怎麼嘩啦就怎麼嘩啦吧
你老母──總是要活下去
註1:原文為「伊娘」
註2:原文為「開講開講」
如果你不習慣太激的東西,下面有吳晟朗誦負荷的片段,甜蜜溫柔。
Friday, January 16, 2009
慳家日記

讀書方面,去年買了的書大把未看,今年為還債年,一於少買書,多讀書,身心荷包皆有益。最近正在看Paul Auster的 The New York Trilogy,不如想像中好看,略失望;張大春的認得幾個字,七折價錢,十足味道,好書。
死慳死抵,豈料大魔一聲惡咒,養老金又少了一截,真真可恨,悲憤之餘,抱起爛鬼吉他,以Dust in the wind紓解抑鬱,搞到小鬼怨我為甚麼整個月都彈著同一首歌,悶死人。其實一來我識彈的歌有限,二來此曲實在應景,無法!
另一可恨之事為今天到書局看雜誌,Four Four Two的專題為球壇富豪榜,想到加卡轉會費過百萬鎊,周薪500,000鎊,實在嚇死人。不過加卡球技過人,當然唔恨得咁多,但看到雜誌的售價卻不禁火起。Four Four Two的原價為4.1鎊,但書店的定價竟為95元港幣,你話係咪搶錢?這件事我一定會向消費者委員會投訴,立此存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